講座分享 | 2020數位轉型暨管理實務論壇

本文要點:

  • 為什麼要做「數位轉型」?實務上在數位轉型遇到的困難及挑戰。
  • 數位管理者、數位管理部門的重要性 
  • 透過講者的真實業界經驗,消除在行銷跟技術之間的 Gap。

好句分享:

  • 危機就是轉機,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 相信數據,迷信創意。讓不斷優化成為信念。
  • 領導者要傾聽協調專案進度,控制好數位轉型速度。
  • 沒有一件事只有一條路,只是得花上時間。如果很堅持這條路不給走的話,就會想出別的路。
  • 現在群體的力量比大家想像還強。你認識了什麼人,決定了你現在的命運,而不是你現在在做什麼事。
  • 我們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只要知道我們在做什麼。
  • 不要盲目的去取得客戶,要讓客戶跟我們在一起。
  • 不僅僅要培養人,要給環境讓人留得下來。要找對人,然後留人。

由寓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able)主辦的這場講座,在活動一開始講到:「本次活動將邀請金融/傳產/科技/行銷/人才等不同產業的公司,分享他們在數位轉型過程中的實務經驗,在數位轉型的優勢及面對到的挑戰。」有別於一些數位主題的講座,分享的內容大多是難懂的圖表數字以及太飄渺的理論,讓聽眾無法很明確的理解。而這場活動的講者,都是管理及執行層面的線上從業人員,並擁有大量的實務經驗,來做分享,讓我們可以充分理解在數位轉型上可能會遇到問題。

活動議程:

【講者】(按演講順序)
施政源|寓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
謝東明|福華飯店 資訊顧問
王志清|LeadBest Consulting Group 合夥人
謝    綸|電獺 aotter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益成|春樹科技 營運長
高翊凱|AWS 解決方案 架構師
張立荃|中華開發金融 資深副總經理兼發言人
劉奕成|將來銀行 總經理
實井英治|樂天信用卡 總經理
莊芷坤|GreenTomato 策略長

以下重點分享幾位講者的實務經驗。

科技的存在始終是來自人性

主辦方Fable的 施政源(Paul)説:「為什麼要做數位轉型呢?是為了解決老舊技術的問題。」,Fable 在這次講座中希望講者可以提出實際案例來做分享的,讓可能正在做數位轉型的你或是我,在面對未知的領域,努力吸取前輩們的成功經驗,避免失敗。而 Paul 也說:「現今科技資訊流通快速,時間跟空間為主要原因,但無論技術怎麼進步,人性卻是永遠不變的議題」,數位轉型並不是想把技術提升到多好多新,而終將是為了解決人的問題以及人的痛點。

數位轉型轉到哪裡去,老牌飯店如何跨過資訊鴻溝

福華飯店資訊顧問 謝東明( Tony)分享了台灣知名的連鎖飯店─福華飯店的數位轉型的過程。傳統觀念認為要打造智慧型飯店,不外乎就是換系統買些智慧語音管家、管家機器人,使用數位控制及人工智慧服務。然而買再多卻不知道如何運用,也只是多筆沒用的開銷罷了。

Tony 認為:「該如何開始,還有人的溝通跟認知,是跨過資訊鴻溝的重要點!」,他分享在整個轉型過程中,初期的籌備計畫,從資金、時間(中至長期的規劃)、人力到資訊化能力的評估。流程上遇到的高階人士認同問題及質疑/異音問題。而他並沒有放棄,終於在兩次的危機機會中,成為數位轉型的轉淚點,利用「見縫插針」的思維,從「小服務」開始進行更改,到 CPSS(Cyber Physical Social System)系統做處理。

福華飯店的改革,至今仍是進行式,也是場長期抗戰,Tony 的挑戰還沒有結束。在聽完 Tony 的分享,其中一句智慧麵包讓小編印象深刻:「在這過程中,我們永遠要保持健康心態,口袋中隨時要準備好 Plan B 來應對未知的狀況。」,我的理解是,我們在數位轉型中,必須全面性思考,才能面對這市場快速的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

數據驅動企業數位賦能之路

LeadBest Consulting Group 合夥人 王志清(Taien)認為要能夠做到成功的數位轉型,需要企業本身體質夠好。數位賦能顧問公司 LeadBest,為客戶做的不單單只是幫企業導入數位中,而是透過擔任外部數位長,並運用數位賦能的概念,與企業共同創造「新商業模式」,讓企業學習利用新科技發展出「新營運模式」。

Taien 分享這次講座進場所使用的「體溫快速上傳雲端的服務」便是他們的產物。這套服務為「大健康管理平台」,運用小型服務來打造數位轉型。Taien 說起初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日常行為,把大家的體溫上傳至雲端做整理記錄,卻意外地發現有額外效益,因此才擴大開發。他也說其實要推動轉型,我們不用從大的服務做起,從很小的地方,我們就可以開始著手了。

(下圖為 LeadBest 、榮華、泰博 團隊協力打造之科技產品即時康)

這也呼籲到了下一位講者 謝綸(電獺 aotter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説的:「價值不只來自點閱率,價值在於影響力。透過簡單的服務,提升數位時代的能力。」

當鯊魚長了翅膀/:數位轉型的策略與實務分享

春樹科技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在做行銷方面的工作,但是近年來開始出了「發票怪獸」,這是為什麼呢?他們的營運長林益成用一句話解釋:「這一切都是為了生存啊!」,這也呼應到開場Fable 執行長 Paul所說的:「為什麼要做數位轉型呢?是為了解決老舊技術的問題。」,也就是要解決才可以生存,這兩者之間是相依共存的。

林益成分享他在轉型上的策略,他認為在商業戰爭開始之前,就決定輸贏的關鍵假設與關鍵決定。要如何決定輸贏,他舉 Henry Mintzberg 的策略 5P 應用

  1. Strategy as Perspective 建立市場,擁有世界觀
  2. Strategy as Postion 設定定位,達到獨一無二,並以使用者為中心
  3. Strategy as Plan 訂出假設與驗證計畫
  4. Strategy as Ploy 做數據及敏捷調整
  5. Strategy as Pattern 萃取成功點,累積成團隊的共同行為模式

(其中3.4.5點不段循環)

而數位轉型下,他也提出幾個建議,其中這幾點我認為十分受用。第一點,決策者需要擁有的遠見與大量參與度,當決策者自身投入作業後,可以增加執行者的信任。第二點,我們應該以消費者為中心,接近現場來累積數據,了解市場異音問題。第三點,我們要相信數據,不要單看表面,而是透過數據去分析,得到結果。最後,他建議所有創新與轉型的組織,都應該打造新的 KPI 指標來使用。

數位轉型旅程

中華開發金控 副總經理 張立荃( Richard)説:「任何一家銀行要從基礎架構走到實際應用層面,並做投資的話,身為中小銀行是很難跟大的銀行做競爭,要的就是一場軍備戰爭。」,起初他們使用的架構發展為 KGI Inside,希望能做的就是將銀行服務簡化,使用 FinTech 把生活繳費、信貸服務簡單化,可以在網站和 APP 就能提供服務(比如說 George & Mary 現金卡),當年他們採用的策略是以新核心為主,其他的事物都先停擺,專心於重點核心上。Richard 也說:「消費者需要銀行服務,但不一定要在銀行完成。」,這句話也是一直應用到現在,我們可以不用去銀行,就完成轉帳、存款等服務。

Richard 在技術上雖然不熟悉,但他知道敏捷開發的重要性,分享很多自己在帶領數位轉型時的專案管理經驗。他說當我們遇到困難,這條路無法走的時候,應該用別的方法去完成,沒有一件事情只有一條路,都是需要花時間的。我們都應該準備備案,提出多條解決方式,而非放棄。

金融業在數位轉型遇到的挑戰

將來銀行總經理 劉奕成(IC)在這場講座中提到,其實我們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只要知道我們在做什麼。而我們在做的每件事,都要想到收入,不要沒有目地的去取得客戶,而是想辦法要讓客戶跟我們在一起。傳統的思維也是阻饒我們成長的原因之一,他說:「為什麼有些事我沒有去做呢?因為做了會被罵。但這是錯的事嗎?」,並不是,只是傳統限制了我們的創作力。

IC 分享將來銀行的起步雖然比其他銀行都晚,也還不夠成熟,但面對 Fintech 的衝擊,他們有幾個因應方法:

  1. 核心業務數位化,將重點客群獨立經營
  2. 自行經營 Fintech,觀察其他,觀察其他金融業者的做法,或是自行開發
  3. 合作淺力潛力 Fintech,透過投資及策略合作,建立數位金融生態系

而最後他提到,現在的金融產業要能夠全面向發展,不外乎就是這三大參與面向:資料流、人流以及金流。要如何掌控這三大面向,透過這些資訊流創造更多價值,是他們不變的定律。

後記:

這次的講座有別於以往的數位型講座,辦得十分有誠意。講者們分享了他們在實務上的經驗,包括一開始的起點、初期的評估點,中期遇到的困難點以及其中的解決方法。

讓身為同路人的你我,都可以吸取他們寶貴的真實經驗,避免失敗。而中華開發金控 資深副總經理兼發言人 張立荃也說:「我們不要怕犯錯。當我們犯錯的時候都是一種投資,永遠都要勇於嘗試,在過程中吸取失敗經驗,避免再犯。」我們在這條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挫折,要如何化險為夷,將產業成功數位轉型,是一個長期的課題,需要不斷地嘗試找出最佳的方程式。

活動資訊補充: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