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PwC 發布《2020年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 創20年來次高

本文重點:

  • 《2020年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調查顯示,47% 全球企業曾遭受經濟犯罪 創20年來次高。
  • PwC:打擊經濟犯罪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鬥爭!
  • SourceZones 提供關於反洗錢防制法(AML)及 KYC 相關法則的服務,讓您更加了解您的客戶,以及做風險的預判。
  • SourceZones 整合多方資料源,運用獨家 Machine Learning 及自然語言理解技術,降低資料比對誤判率,搭配知識圖譜等技術,協助識別客戶身份、股權關係、新聞資訊等,提供最佳的分析系統。

根據 PwC《 2020年全球經濟犯罪和欺詐調查》顯示,在過去兩年中全球有47%的公司曾經歷經濟犯罪行為,比例為近20年的第二高,僅次於2018年的49%,總損失高達到420億美元。在所有經濟犯罪事件中,以來自於客戶/消費者的舞弊與詐欺,成長幅度最快,例如像信用卡詐欺,消費者故意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詐財,從2018年的29%成長到了35%。且有 39% 的犯罪者來自於客戶/消費者、駭客和供應商或是外包廠商。

在亞洲地區,其中最常見的類型為客戶/消費者的詐欺、網路犯罪以及資產盜用。在日本,「網路犯罪率」首次成為了第一名,取代了過去位於高位的「資產盜用」和「客戶/消費者的詐欺」。在菲律賓,「資產盜用」的行為仍對菲律賓企業造成最大破壞,自2018年以來至少有26%的企業受到詐騙。在臺灣,則是以「資產盜用」為比例最高,從2015年~2020年上半年就有24起,對金融單位裁罰的罰金更是超過一億元,且每年都有類似案件。

此次調查對象來自99個國家的5000多個受訪企業。這些受訪企業認為,來自於客戶/消費者的詐欺和網路犯罪是所有犯罪中最具破壞性的。此外,已有超過60%的企業開始採用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科技來防範這些經濟犯罪。但是,也有28%的受訪企業認為很難運用科技來解決這項問題及其價值所在,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對社會對科技的關注與成本投入不足、專業知識不足和資源有限。 

PwC:「打擊經濟犯罪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鬥爭!」,他們認為在這樣的市場下,我們都應該先做好事前的風險評估、市場分析以及具備對 KYC 認知,才能有效防範潛在風險。收集正確的資料源只是建立完整系統的第一步,關鍵在於「如何分析並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料」,Pwc 建議企業必須在科技上投入適當的人力和諮詢外部專家,才能真正透過新科技來打擊經濟犯罪。在這場經濟犯罪的戰爭下,SourceZones 提供相關服務來幫助預防這些行為。

SourceZones 提供關於 KYC 相關法則及反洗錢防制法(AML)的服務,讓您更加了解您的客戶,提早做風險的預判。過去三年來,我們致力於打造資訊擴充機制,透過收集多方資料源,降低資料誤差率。再經過機器學習、人工智慧、自然語言理解以及知識圖譜等技術,協助識別客戶身份以外的可能風險,如股權關係、新聞資訊等,提供最佳化的資訊擴充分析系統。

參考資料: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